父母過分保護欠溝通孕育「隱青」 社工:曾見港媽每天送飯給中學生子女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8/09/04 13:00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0

分享:

分享:

社工梁鳳兒認為家長應適時放手。(林愛娜攝)

甫踏進慈雲山錫安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,就見到已屆13歲高齡的沙皮狗發發在接待處,迎接到訪的客人;進到色調明亮的寵物美容室,住了小貓心心和英英,3隻動物都曾因傷殘而遭遺棄,如今卻成為動物「治療師」,在中心的7年間,與社工一起協助過不少隱蔽青年走出自困,重新投入社會。

中華錫安傳道會在2010年開展的「重拾動力-動物治療青年計劃」,主要為15至24歲的隱蔽青少年度身訂造職業訓練,讓他們掌握基本工作態度和能力,重拾自信與人交往,建立自我人生意義。

透過照顧動物,可以培養責任感。(陳智良攝)

服務協調主任梁鳳兒表示,與動物相處具有治療性。隱青不愛出街,不懂得與人溝通和相處,先與動物相處會較輕鬆和自在。

動物很善良,當你對牠好,牠的反應亦很直接,年青人也會感到被接納。透過照顧動物,亦可以培養責任感。

她表示,參加計劃的年青人會帶發發出去散步、心心和英英需要他餵食、清潔貓砂等,透過日常接觸互動,在自然氣氛下培養溝通和共情交流能力。

在中心當實習時,要照顧小動物的飲食。(陳智良攝)

計劃至今已協助至少400名隱青踏出家門,梁鳳兒指,近年除了隱青,亦愈來愈多輟學學童參加計劃,年紀最小的只有10歲。有部分人跟不上學校課程或遭受欺凌出現挫敗感;另有父母對孩子有過高期望,令孩子壓力過大等。

梁鳳兒亦提及,不少家長過分照顧和保護子女,卻欠缺親子溝通,她見過有媽媽每天帶飯到中學給子女吃,當孩子遺失銀包,父母亦急忙替他補領證件、八達通等,樣樣照顧周到。

年青人失去處理問題的能力,家中成為孩子的「安舒區」,即使不工作父母也會照顧三餐,失去求職動機。家長應該多放手,不要事事替孩子處理和決定,要讓他們學習承擔後果。

【更多教養報道】

放手讓子女接受挑戰 Esther:過分保護會造就高分低能

經常哭鬧又拒絕上學   心理學家拆解兒童焦慮症

撰文 : 林愛娜 TOPick記者